微信掃一掃分享
華維集團董事長呂名禮在華維灌溉(云南)5S運營中心啟航儀式上的講話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七彩云南秋陽暖,八方財氣聚斗南。
群賢畢至蓬蓽輝,灌溉幸福百姓贊。
非常感謝大家百忙中出席今天的活動。
我是華維呂名禮,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新三農人”(出身農村、畢業農大、服務農業)。
出生在煙雨江南湖南永州的我,卻從小親歷了“靠天吃飯、吃不好飯”的困頓。1998年從中國農業大學農田水利工程專業節水灌溉方向畢業后,一直在“不缺水、小農業”的上海從事智慧灌溉和可控農業的研究推廣工作,一直以“中國灌溉人吃灌溉飯做灌溉事交灌溉友敬灌溉業布灌溉道”自勉。
躬耕灌溉二十六年來,我一直在思考,為什么中國農業產業一直強大不起來?包括云南在內的全國很多農業資源稟賦非常優越的地方守著“搖錢樹”卻到處找飯吃?
個人認為,究其根本,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靠天吃飯。
眾所周知,為了確保糧食安全戰略,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長牙齒”的政策來確保18億畝的耕地紅線。
但眾所不知,在我國其實“缺水比缺地更嚴重”,缺地的本質是缺水!單靠保“畝數”是難以持續的,而是要通過發展“高水效農業”來提高“畝產”。
眾所也不知,干旱早已不再是北方的“專利”!
事實上,包括云南在內的廣大南方地區一直存在嚴重的季節性干旱,而且越演越烈。但很多人都習慣于“好了傷疤忘了疼”,甚至不少灌溉業內人士都認為南方根本不需要節水灌溉!還常常關心地問我,“華維搞節水灌溉,主要市場應該在西北吧”?
事實上,就在過去的兩三年里,南方旱災進一步加劇!洞庭湖和鄱陽湖都旱成了草原!湖南廣西等地新種的油茶全部旱死!最耐旱的老油茶樹都死掉了40%!勉強活下來的鮮果產量和出油率都極低。年復一年、年盛一年的旱災,加劇了農民對“人種天養”的油茶這一“搖錢樹”的嫌棄,甚至大量撂荒或者砍掉。其他糧油作物、果樹和云南咖啡等同樣遭受了嚴重的旱災。
與此相對應的是,華維服務過的包括湖南東安縣千畝柑橘業主蔣平香等全國乃至全球數以千計的農場主都說,“有了華維灌溉,我想下雨就下雨”,再也不怕干旱了!真正詮釋了“華維灌溉,有旱無災”。
二是不真懂灌溉。
眾所周知,全球33%左右的化肥被撒在了中國一個國家的土地上,而這些化肥真正能被作物吸收的只有27%左右——其他未被作物吸收的化肥都到哪里去了呢?
但眾所不知,我國農業生產中有一個司空見慣的千年錯誤,那就是“澆地”。
絕大多數人對這句再熟悉不過的俗話沒有絲毫懷疑,從南到北都在“澆地”!——灌溉的時候看不到地表濕透就不放心,都覺得滴灌遠不如大水漫灌爽快。
大水漫灌帶來的一個直觀后果是,盡管多年來國家重金投入,但我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才從0.53提高到0.576,遠低于發達國家0.80的平均水平(以色列為0.87)。
華維認為,其實地沒有什么好澆的,要澆的應該是作物!
低水平的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產生的后果遠不止于浪費了水!
華維研究發現,傳統的不可控的灌溉施肥方式,把水澆綠了(富營養化)、把地澆白了(鹽堿化) 、把天澆灰了(霧霾),把農民致富的夢想給澆黃了,把鄉村振興的基礎給澆塌了。
華維還有一句被業內外人士嘖嘖稱贊的順口溜:根是苗的嘴,水是肥的腿,華維灌溉,就是讓肥長上腿,找到苗的嘴。
盡管看起來是一句順口溜,其實暗含了作物的生長邏輯和智慧灌溉的機理。
我們吃飯靠嘴,作物吸收水肥營養主要靠根,而肥只有通過水溶解成離子才能被作物的根系吸收。華維智慧灌溉就是根據作物不同生育階段根系的深淺、寬窄、強弱等,適時、適量地灌溉,精準地將根系所在小區域內土壤或基質中的肥料溶解釋放出來、喂到苗的嘴里,從而把每一滴水、每一顆肥、每一分錢和每一滴汗都轉化成豐收的喜悅。
三是缺好產品和“品牌機”。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又歷史性地提出了“新增千億斤糧食和農業強國”戰略。
在此大背景下,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支持政策。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國際環境各種對抗的升級,糧食安全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進一步強化了節水灌溉這一“風口”。
新政策催生了巨大的需求,引爆了全國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市場,也像很多其他“風口”行業一樣,帶來了魚龍混雜、粗制濫造的行業亂象。
不僅技術要求很高的滴頭、噴頭被擠進來的外行不明覺厲地做得滿是“飛邊毛刺”(說是要拿美工刀費老勁地一點點削掉)、嚴重影響灌溉均勻性,就連最常用的PE管和管件售價都與原材料成本倒掛、“噴灌”常常因此爛成“噴泉”,應該“懂作物”的施肥機淪落成了“擺設”,數字化更只是天上的一朵云。
這兩天在昆明花展和藍莓論壇上,同楊總、張總、戴總等很多業內人士交流時再次發現,大家都對東拼西湊不勝其煩,為了交付一個灌溉訂單,要找十幾家采購、做十幾份合同、跟進十幾次到貨情況,還經常為各家產品不適配、不兼容一再反復溝通協調、換貨,碰到各家供應商責任不清的時候推諉扯皮就更曠日持久了。
但大家好像對這種“煩惱”又習以為常了。
為什么呢?
因為包括以色列、美國等節水灌溉技術相對起步早的國家在內的全球灌溉企業都習慣于“做單品”。迄今為止,除了華維以外,還沒有一家能提供成套灌溉系統的廠家,也就沒有一家銷售成套灌溉系統的商家,用戶也就無法一站式買到品質高、兼容性強的成套灌溉系統了。給廣大從業者帶來“不會買、不敢買”的巨大難題!
華維一直認為,灌溉不止于灌溉!
灌溉是非常專業的系統,既不同于幾百塊一包的化肥買回去就能撒,也不同于幾萬塊一臺的拖拉機買回去就能開。灌溉系統絕不能簡單地東拼西湊、一味貪圖低價。
我們深知,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農場主,真正需要的絕不只是比以色列還好的滴頭、比荷蘭還好的溫室、比SORA更炫的數智,而是懂作物的智慧灌溉系統和懂產業的可控農業體系。
眾所周知,二十多年前電腦組裝機曾風靡全國,但隨著品牌機電腦時代的到來組裝機很快銷聲匿跡了。在中國農業產業整體加速度進化的當下,灌溉行業東拼西湊的傳統落后模式也必將很快成為歷史!
四是缺體系和標準。
由于灌溉行業本質上極強的專業性和綜合性,在近十幾年壓縮式的發展過程中難免“摸著石頭過河”——行業缺失不少應有的實效產品評價體系和標準、項目規劃設計體系和標準、項目施工項目驗收體系和標準以及灌溉企業認證體系等等。
體系和標準的缺失,不僅導致產品良莠不齊,還導致在項目建設中存在嚴重的“規、建、用”老三張皮,以及“設備、數字和作物”新三張皮。
那些追行業風口擠進來切灌溉蛋糕的機會主義者,把非常專業的“灌溉產品”做成了不知道干什么用的“塑料商品”、把本應具備多重效益的“灌溉系統”做成了“賺錢工程”,“設施只是設施,數字只是數字”,智慧灌溉只是天上的“一朵云”,不知道什么時候“下雨”,也不知道該“下多久、下多少雨”。不僅導致政府和經營主體的寶貴資金“打了水漂”,帶來數倍甚至數十倍于設備采購成本的維修和重建投入,甚至導致一茬作物絕收、導致相關方對節水灌溉系統的有效性失去信心。
五是缺人。
眾所周知,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我國農村勞動力日益短缺,新生代的農三代還有多少人愿意像祖輩、父輩那樣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去種地?去澆水施肥?
不僅北上廣等大城市,早就出現了都是“老外(老年人和外地人)”在種地的現象,而且在內蒙古包頭市固陽縣都是如此了,三個農民的年齡加在一起超過了210歲。
勞動力,不只是貴不貴的問題,而是有沒有的問題了!
規模化種植和勞動力短缺的矛盾日益加劇,食物安全已成為國家和全社會高度關注的戰略性問題。
未來,誰來種地?誰來灌溉施肥?
未來,一定是“耕牛退休、鐵牛下田,農民進城、專家種地”。
這個“鐵牛”就是包括智慧灌溉系統在內的可控農業裝備,這個“專家”就是可控農業體系武裝起來的新型職業農民。
六是缺人才。
灌溉,不止于灌溉,還在于它絕不只是簡單的給排水系統,而是需要多學科綜合加持。灌溉系統的設計,不僅需要懂水力學,還要懂作物、懂水文、懂物聯網等等。
如上所敘,在強大的灌溉行業“風口”刺激下,各類灌溉企業真是如雨后春筍。今天剛剛通過企業信息APP,查“灌溉”有419283家企業!查“數字農業”有174572家企業!
而事實上,我國灌溉行業專業人才的培養速度遠遠跟不上行業發展對人才的需要。
缺人才,是一切“缺失”的根本之缺!
一方面全國開設有節水灌溉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只有50多所。另一方面,學灌溉干灌溉的畢業生比例又非常之低。
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院長李云開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建學院院長胡笑濤教授等到訪華維的時候都說,現在的本科畢業生中高達近60%的保研和考研了,其余大部分去了中建等央企國企,去民企的很少,搞灌溉本專業的更是鳳毛麟角!
從而導致我國灌溉行業缺理論創新人才、缺產品研發人才、缺項目設計人才、缺工程施工人才、缺系統維保人才,缺懂專業、懂產業、懂體系、懂經營的管理人才。
尊敬的各位來賓!
相信大家都非常感佩于深圳華為當前的世紀輝煌,但其實華為成為鳳凰的過程也經歷過浴火涅槃。
當電商產品用低價格、低質量侵占市場時,任正非提醒說,這樣的方式將會摧毀一個產業乃至國家未來的戰略競爭力,實際上是在戰略上破壞產品和產業,這樣的做法其實是在自殺!基于這樣的認知和堅守,華為也在極卷的時代,用高質量、高價值、高擔當成就了自己,成就了中國民族品牌和民族自豪!
由于中國農業大學科班出身、決心一生只干可控農業一件事的緣故,我對以上行業痛點非常感同身受。
二十三年來,帶領全體華維人堅持“以興農為己任、以市場為導向、以科創為導航、以實業為支撐”,致力于打造屬于中國的世界灌溉品牌和世界級可控農業實效服務商,實現華維“讓耕者富、食者安、產業興、國家強”的使命。
二十三年來,“實業華維”初步完成了全球“一心五谷”戰略的國內布局(建成了覆蓋三大不同地域、不同氣候、不同作物和不同產業發展階段的實體工廠-上海總部中心、華維農裝智谷·東安谷和金山谷);建立起了全球業界獨到的“華維三體系”(研發智造體系、成套產品體系和綜合服務體系);構建起了從高品質單品,到成套產品(涵蓋了首部樞紐、田間管網、灌水器和NTT物聯網軟硬件系統),再到解決方案和ACA模式的“華維立體價值服務體系”;開創了“ACA可控農業模式”和全球灌溉“品牌機”新時代。
“科創華維”深知真正的商業競爭不是拼價格、拼商務,而是拼價值、拼不同。華維組建了院士領航、菁英薈聚、學科齊備、實戰豐富的多層次隊伍,建立了院士工作站、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為了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灌排工業成就獎和建國七十周年全國農業節水突出貢獻獎等殊榮,被主流媒體譽為智慧灌溉的“華為”、“一帶一路”的使者。我本人也有幸榮獲了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上海領軍人才和上海市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等平生想都不敢想的殊榮。
華維“壓力補償滴頭、喜耕田云智慧施肥機和玄武系列電磁閥”等五大產品和“華維智慧灌溉系統”突破了“洋品牌”卡脖子技術,經部級鑒定為“國際先進”,成功實現了進口替代,出口到了全球六十多個國家,不僅從根本上解決了廣大從業者“不會買、不敢買”的行業沉疴,還讓大家“用得好、也用得起”了!
華維灌溉“品牌機”和基于產業發展以終為始的ACA可控農業模式,成為了新一屆追求實效和進口替代的政府部門、追求長期價值而非短期價格的睿智用戶、眾多疲于東拼西湊的優秀灌溉工程服務商和非專業人士的智慧之選。
基于有效服務產業發展的需要,近幾年由之前獨立的華維農業裝備研究所和工程設計部升級的華維研究院,還建有數字農業研究所和華維農科所。目的在于踐行華維成為“世界級可控農業實效服務商”的愿景:華維農科所一方面負責做好承建項目的技術支持,另一方面根據數字所的要求協同華維全國各地的規模用戶、為不斷打磨迭代的“NTT作物生長模型”、農抬頭智慧農業云平臺和一系列APP采集海量的真實的多維數據,裝備所將“懂作物”的NTT系列軟件植入到相應硬件裝備中,方案中心基于不同地域、不同用戶、不同項目的實際需求做好量體裁衣地規劃設計,導入華維自研自產的“品牌機”,從根本上解決“規建用”三張皮和“設備、數字、作物”三張皮。
“擔當華維”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斥資千余萬潛心打造了榮列“國家教育部首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的中國第一座灌溉博物館;在中國工程院康紹忠院士等百余位業界泰斗專家的指導和支持下,偕同中國農業大學等行業頂級院校策劃主辦了已成為常設的被納入國家獎的“‘華維杯’全國大學生農業水利工程及相關專業創新設計大賽”;開創了已持續八屆的“中國灌溉創客英雄匯”,為行業培養了近千名創客和技術人員。
華維深知,無論是智慧灌溉還是可控農業,都不是任何一家企業、一個機構能獨立做好的,需要“政產學研金服用創”八方協心同力,各司其職、各揚其長,構建真正的產業生態。這正是華維專門成立生態發展事業部、推動一系列行業公益類工作的初心所在。
尊敬的各位來賓!
眾所周知,以色列是全球把節水灌溉做到最極致的國家。
彈丸之國以色列國土面積比海南島還小,而且60%以上還是沙漠,馬克吐溫稱之為“荒涼、貧瘠、沒有希望的土地”。而其開國總統魏慈曼卻說,給我一粒種子,給我一碗水,我就會讓這片土地開滿鮮花、流淌著牛奶和蜂蜜,讓這個國家興旺發達。試想,如果只給他一粒種子,不給他那碗水,那粒種子肯定早就變成了沙漠中的一粒塵埃,隨著歷史的風云灰飛煙滅了。
可以說,以色列今天的強大就是建立在一個滴頭的基礎上,建立在用好每一滴水、每一顆肥的基礎上。自從發明滴灌以來,全國農業用水總量三四十年來一直穩定在每年13億立方米左右,農業產出卻驚人地翻了5倍!從而底氣十足地躋身世界農業最發達國家之列、成為了世界最小的超級大國!
“從土里長出來的”華維團隊深知,灌溉不止于灌溉,而是作物的生長管理系統,是高水效農業的核心抓手,是中國農業產業整體進步的“底肥”,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隱性關鍵要素。
灌溉系統的真正用戶是作物,節水灌溉的真正價值不是節水,而是提高水效、肥效,讓土壤和作物更健康。應從提高“區域配水效率”,到提高“農田灌水效率”,再到提高“作物用水效率”,以在保障耕地“畝數”的同時,更好地提高“畝產”和品質。通過挖掘作物潛能提高農產品產量(確保糧食安全),通過“用營養抗病代替農藥治病”提高農產品質量(確保食品安全)。
由此可見,解決好了作物吃水吃肥的問題,也就解決了業主增產增收的問題(兩倍甚至10倍+的產量增收、100倍+的品牌效益,一產興)、解決了產業興旺的問題(三產融合,1000倍+的產業鏈興旺效益),也解決了智慧灌溉從業者自身職業和事業發展的問題,進而從根本上解決了鄉村振興的問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10000倍+的社會效益),也就自然而然地實現了華維“讓耕者富、食者安、產業興、國家強”的使命。
由此可見,灌溉不止于灌溉。
灌溉的是作物,興旺的是產業。
幸福的是百姓,成就的是創客。
綠色的是環境,繁衍的是人類,繁榮的是文明。
尊敬的各位來賓!
一個滴頭,灌溉出了強大的以色列。
中國灌溉“品牌機”一定能灌溉出面積近400倍于以色列的強大的中國。
“戰國時代”般無序的中國灌溉行業現狀和蓬勃發展的中國農業,既是我們面臨的歷史性挑戰,也是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糧食安全、鄉村振興和農業強國等多項國家戰略加持,全國各地智慧灌溉、高標準農田和設施農業等建設如火如荼,十億畝級的“果、蔬、花、油、茶、藥”等嗷嗷待哺……,催生了“經濟寒冬下陽光獨好”的智慧灌溉黃金賽道。
未來已來!
預見未來,才能遇見未來!
讓我們擁抱萬億灌溉賽道和全球灌溉“品牌機”新時代,蘸水就肥,共同寫就“1+1=11”的合作等式,成就“1+1=王”的產業夢想,從“根本上滋養”云南高原特色農業和中國農業整體產業。
再次感謝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祝大家事業長虹、闔家幸福,樣樣好!
云南昆明斗南花卉市場
2024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