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分享
湖南衛視欄目組拍攝中
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9月25日~26日,湖南衛視《我的紀錄片》欄目組攜知名藝人方圓走進上海華維節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拍攝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十二集專題片第一期——《時光的旋律—在希望的田野上》,用鏡頭為觀眾講述現代農業裝備走出去的情況及智慧裝備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
湖南衛視知名藝人方圓(左一)、華維董事長呂名禮(右一)
農業物聯網、智慧灌溉、水肥一體化……試想一下,如果農業發展全部用上這些現代化的東西,農民這個滿身泥土的代名詞,將被“智慧”所代替——千畝土地,只需一人,足不出戶就能精準完成澆水施肥。而上海華維節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做的,就是將這些看似遙不可及的“智慧農業”場景變為現實,落地全國各處,甚至海外。
2017年7月7日,憑借成套高品質的產品體系和優秀的系統性服務能力,華維成功中標1.38億的中埃世界最大單體的智慧溫室灌溉項目。“中埃項目最直觀的意義,就是華維的智慧灌溉裝備得以應用,為非洲兄弟們解決了蔬菜供給問題。”拍攝中,與方圓談及該項目時,華維董事長呂名禮這樣講道。
喜耕田云智慧施肥機安裝
有趣的是,當欄目組趕至華維工廠進行拍攝時,卻發現現場正拍攝喜耕田云智慧施肥機的工程安裝視頻。“為啥要拍這樣一個視頻?”面對方圓的疑問,呂名禮也給出了解答。“視頻中的喜耕田云智慧施肥機,在中埃項目中出口了488套。不久前,我從埃及考察回來,發現文化差異是溝通的最大問題,因此回國后想到用拍攝視頻作為教材,用來培訓當地施工隊的現場施工。”
智慧灌溉控制演示
動動手指,輕點屏幕,一座囊括綠植、蔬菜、作物等眾多元素的立體栽培基地就能自動完成澆水、施肥、空氣濕度控制等一系列復雜操作,在立體基質栽培示范基地,一幅充滿“智慧”的農業場景讓方圓不由感嘆道“原來農業也可以這么有趣!”。
滴灌系統
阿拉丁人造霧系統
“立體基質栽培示范基地應用了華維包括滴灌、微噴、噴灌、管材管件、過濾施肥系統、控制系統、人造霧及純水處理系統等在內的智慧水肥一體化成套裝備”,華維董事長呂名禮介紹道,“依托農業物聯網技術,在手機APP或電腦網頁上輕輕一點,澆水、施肥等復雜操作就能簡單輕松完成,不僅大大節省了勞動力,也讓作物品質變的更好。”
農抬頭智慧農業物聯網平臺
隨后,在中國灌溉博物館,華維工作人員為欄目組演示了農抬頭智慧農業物聯網平臺遠程操作系統。巨型顯示屏上,即時閃動著遠在千里外的廣西溫室內的光照、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等數據,按幾下電腦,灌溉、施肥、生產管理等諸多復雜環節可實現遠程操作,就像給溫室裝了一顆“智慧大腦”,讓農民從勞作者轉變為管理者,告別靠天吃飯,遠離面朝黃土背朝天,真正實現動動手指輕松賺大錢。
9月4日,在金山區亭林鎮政府的牽頭下,《我的紀錄片》欄目組導演梅維維一行赴上海華維進行實地考察,為將于12月份在湖南衛視播出的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十二集專題紀錄片第一期——《時光的旋律—在希望的田野上》紀錄片攝制進行選址考察。該記錄片旨在記錄中國農業裝備走出去的實例,向公眾介紹現代農業裝備的“智慧”,而作為一家農業創新型企業,上海華維節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承接了世界最大單體的智慧溫室灌溉項目,成為中國農業裝備走出去的一大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