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0℃
70%-90%
1.8-3.0
5.5-6.5
定植初期,以緩苗為主,保持足量灌溉,
緩苗后至門椒現蕾時,以促生長為主,灌溉
門椒坐果后,此階段是調控植株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化的重要階段,灌溉
穩定坐果期時,以穩定植株長勢為目的,灌溉
適宜彩椒生長的溫度范圍為16℃--30℃ ,夜間溫度控制在16℃--18℃,白天溫度控制在22℃--26℃,晝夜溫差一般控制在7℃--10℃。調控溫度時要緩慢、階段性進行,空氣溫度的變化幅度一般不超過2℃/h,尤其是冬季放風需要緩慢放風,使得溫室內的溫度逐漸降低;
彩椒生長期間空氣相對濕度應控制在70%--90%之間 。夜間空氣相對濕度一般控制在85%--90%,濕度過大易滋生病害,可以適當保持一定的通風量,白天空氣相對濕度一般控制在75%--80%,濕度過低會抑制植株蒸騰作用,尤其是夏季環境溫度較高時,在空氣相對濕度較低時要及時開啟彌霧增濕,維持植株蒸騰作用的活躍狀態;
彩椒喜光但是不耐強光 ,適宜的光照有利于彩椒果實的膨大及轉色,在陰雨天光照條件較差時,可以進行人工補光。在光照強度達到450W/M2左右時,為避免植株被灼傷應進行適當遮蔭;連續陰天后的強光照,需要注意在光照達到350W/M2時開始遮蔭。
白天植株光合作用需要補充大量的CO2 ,夏天補充時間段為8:30--14:00,冬季補充時間段為7:30--15:00,CO2濃度控制在500PPM-800PPM之間,中后期控制最佳濃度為1000PPM。夜間植株進行呼吸作用釋放CO2,不需要補充
吊蔓: 采用吊蔓栽培不僅方便日常操作,也改善了底部通風透光條件,有利于彩椒轉色提高品質。
整枝: 一般每10天操作1次。合理整枝可有效的控制各個生長點間的均衡長勢,彩椒種植一般選擇雙桿整枝或三桿整枝,保留主桿優勢長勢,側枝一般留2片葉摘心。整枝要注意輕整、勤整,留外整內,保持整個植株的通透性。
疏果: 彩椒留果不要貪多,要根據植株長勢適當留果,掛果過多會導致營養分流,影響上部持續的開花授粉,出現果實斷層現象。彩椒一般只留主干果, 側枝不留果。
打葉: 彩椒打葉時要將底部的老葉、黃葉、病葉、殘葉及時摘掉,在內膛葉片互相遮擋嚴重時要適時摘除一部分內膛葉。
采收: 采收時應依據品種特性制訂對應的采收標準,采收時應注意剪刀應緊貼果柄基部采收,擺放時有序放置,避免相互損傷。
根據品種特性制定合適的栽培計劃,
注意
保持生產環境的潔凈,
做好進出人員、設備的消毒工作,杜絕外來
建立定期調查監測預警機制, 堅持從根源控制的思路,以防為主,以治為輔,防治結合,綜合防控;
堅持以溫濕度精準調控為基礎,同步構建有益昆蟲生態系統 ,充分發揮自然調控和生態調控優勢,同時以科學化學防治為必要補充,通過定期監測反饋機制制定最佳防治策略,以達到有效防控病蟲害、減少產量損失、保障產品安全的目的。
采取化學防治措施時 , 要注意對授粉昆蟲的保護,盡量采取生物源藥劑進行化學防治。
彩椒常見的病害
有